RSS

Monthly Archives: December 2014

心得-開源與專利

專利的旨意在於保護創作者的權益以鼓勵更多創作的出現
但近年顯而易見的,過度的專利保護導致人們不再花心力創新而在唇槍舌劍當中
2012年左右世界上通過專利的數量暴增,看似美好但同年也發生了Google Apple Samsung等多家軟體大老的專利之戰
光是Apple Samsung的開戰就波及了十幾個國家、百萬頁的文件以及數十億美金的訴訟案
可以想像你花了700美金買iphone其中有50元美金是付給律師,就為了無聊的口水之戰(整隻iphone製作成本只有250美金上下)

我個人認為過度的專利保護只會拖延人們創新的速度與能量
其實 專利申請是個繁瑣的過程,而且需要花上一筆經費
通常等你申請到專利後該技術可能早已落後source

而開源(Open Source)其實也不是個新概念,原先是由一群黑客
他們認為知識應該是屬於全人類的,沒有人可以無師自通,所以都應該公開讓任何人都有學習的機會
所以一開始主要是軟體程式方面
後來近年火爆的Arduino則是開啟了硬體開源的新一頁
接著就是嶄新的數位製造時代,跟著3D model、雷切的向量檔等等都跟著開源
人們可以輕鬆地站在別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從網路下載source code改成自己想要的版本
在到當地的Fablab就可以做出客製化的產品
這樣的方式看似創作者賺不到半毛錢,但其實另有玄機

開源專案,其實許多都是基於CC專利保護之下,如果是私人用、教育用就可以免費下載(依然要註明出處且要公開)
但是要轉由商業用途則要經過原創作者同意,而創作者就可以透過此方法獲利
既不會阻礙創新又有給創作者基本的收入保障,我認為開源才是未來社會因有的典範
此外開源文化下的商業模型也不同於以往
許多新創的開源專案都是透過販售套件獲利,他們稱之為社群經濟
別人抄得走軟體、硬體,但他們帶不走已經成立的社群而且通常等抄襲完原創者就已經更新好幾代了

這裡提的社群經濟有點像是略帶社會主義的社區型態
以往的農村社區都會彼此幫助,尤其在農耕時期需要大量人力,鄰居間都會互相支援扶持
當你真的走進創客世界後會感受到同樣得精神,因為自己也參與創造當中所以會格外的珍惜
營造出來了社群凝聚力是十分的強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是不會有不公不義的抄襲產生

開源的精神需要大家共同來維護,Aaron Hillel Swartz事件更讓我們瞭解到知識公開的可貴以及社會的黑暗權貴們
RIP

 
Leave a comment

Posted by on December 30, 2014 in murmur人生, 數位製造

 

自造者時代觀賞心得

Maker

之前有讀過Fablab相關書籍,也談了很多跟Maker相關的精神
這部影片主要是介紹美國的創客精神
一開始取景是在一個家庭中
爸爸帶著女兒開始焊接,練習將家中的廢棄物轉變成藝術品
接著場景拉到了Maker Fair(世界第一場Maker Fair 是在美國舉辦)
會場上有許多新奇又特別的藝術品

接著到許多Fablab中走訪,有生物科技的、水底探勘機器人的、衛星控制器等
其中一間是製作皮包,其中他們還以新鮮出爐來形容剛做好的手工包包,十分有趣
影片當中有採訪歐萊禮創辦人分享創客精神,自己動手改造雞舍
同時他也興辦第一本 Maker 雜誌
還有AutoDesk創辦人,他本身除了經營軟體公司外,也有一間自己的木造工作坊
AutoDesk近年十分支持3D列印的發展,也積極拓展學生市場,可惜還不是open source…..
影片穿插一位史丹佛教授的說明,介紹創客文化的發展歷程

另外在影片當中有介紹一位女性 Maker!
特別的地方是她八歲就受邀主持一個兒童 Maker節目
分享科學實驗與創客動手做的樂趣
她有簡短分享說希望可以有更多女性投入科學領域
八歲我還在玩沙她就在焊接了……

以上大約是影片的流程,全長約60分鐘還蠻有趣的
接著想要分享整部影片的心得
有些片段讓我很有共鳴
像是影片講到說 工業革命以來大量製造成了社會的常態
人們太習慣缺東西就直覺性到大賣場去購買
看似生活便利許多但人們逐漸遺忘了動手創造的快樂
以往美國自己改車十分盛行,也才有車庫創業等創新的象徵
如今依然有人樂於改車,但盛況不如以往
在台灣學生都被當成飼料雞,只能待在籠子裡吃飼料
老師家長說這個好 這個棒快點背起來
最後出了社會還要抱怨學生沒有創新能力
關在籠子裡久了老鷹也變小雞,何況一開始就是隻小雞(抱怨結束 ———

人類歷史發展至今有兩大革命,機器革命-機器取代人力開啟工廠製造的時代
資訊革命-電腦與網路的普及造成經濟體系完全的改變然後最近一波是數位製造
結合機器與資訊,讓人們重新找回創造的樂趣,美國歐巴馬籲3D列印為第三波工業革命

革命指得是生活方式的大轉變,但不代表我們要捨棄以往的生活
許多東西依然值得被大量生產,如糧食、基本零件等等
但是人們可以開始去思考生活是否消費過度
不是要回歸原始的生活,而是透過數位製造重新思考生產與消費的平衡點

最後要提的就是開源,開源可以說是數位製造發生的原點
電腦於1950年代左右就已經發明了,但直到1970年代開始出現個人電腦才真正改變人類的文明
當年也開始了駭客運動,透過寫程式改變世界持續至今
只有當技術開放給所有人時才會產生驚人的改變
3D列印近年崛起也是因為相關技術專利到期而開始百家爭鳴
所以某程度來講專利的過度保護會導致人類文明進步的減速
(詳見另一篇文章)

這主要是我的心得,目前主要是全面瞭解創客的文化
接著就要開始創作了~ 清大的維創工房開張了,但是雷切要到一月底才能到QQ
最近在搜尋材料發現有點可怕…. 壓克力80cm*60cm就要快一千元……
希望這種原物料可以大量生產壓低價格~_~
以後有作品在陸續分享~

 
Leave a comment

Posted by on December 30, 2014 in 數位製造

 

[數位製造]1220 Makerbar Taipei一日工作坊

10364143_969702556376585_2459886580231464063_n

心中早已嚮往Fablab這種自造者co-working space
今日終於有機會正式了解Fablab製造的方式了
Makerbar Taipei 走進去真的超有FU~
可以仔細看上面的燈飾與吧台,十分的特別
(因為我是用前置鏡頭拍,照片有點詭異而且沒有什麼條理,都放在文章末)

今天課程主要是介紹數位製造、3D列印、雷射切割和相對應的實作課程
最後帶回家一個小音箱作為紀念

數位製造之前有看過相關的書籍,也有記錄相關的心得這部分我就沒有太認真筆記
而3D列印之前修課老師有介紹過,而且我本身對於3D列印就覺得普普也沒太認真(去領便當無誤
因為我其實是專程為了雷切而去的~

雷切其實比我想像中還要簡單操作,因為主要使用的圖檔是向量檔
之前有蠻多使用AI的經驗所以還蠻得心應手的
圖檔設計部份要配合機具輸出,基本材料有兩種 木材和壓克力
雷切是用高溫去進行雕刻和切割的動作
在設計上通常紅線是表示要切割
而黑色或是所謂的灰階就是要雕刻的部分,雷切不會分顏色
只有在不同灰階對應不同的能量與速度,產生不同深厚和色澤的差別
而老師分享到只有木材才會有灰階使用的需求,因為壓克力只要一燒就會轉白
每台機器的設定都不太一樣,實際的參數都要靠經驗去調整
後來老師有讓我私下自己切割東西 YA~

前面課程帶了差不多6小時(理論混實作)
最後2小時就在組裝小音箱,還蠻可愛的,而且是木造的很有質感

期間跟工作人員聊天,才發現到有交大建築所畢業的學長!
他說下學期(103春)會在交大開數位製造的通識課,超開心的~ 好險我還沒有畢業
十分期待下學期的課程

去完後完全點燃了自己對於創造的熱情~
坐巴士回新竹的途中一直在想我還要去做些什麼有趣的東西
目前想做出一張沙發椅因為宿舍的椅子有點難做XD

10858373_969702586376582_214619483206069651_n  10685530_969702643043243_3813111628845157404_n
成品~ 其實都是他們做好的學員只做簡單的組裝,右邊是底盤當場刻上自己的名字順邊當做結業證書
10849843_969702563043251_6394875574947706142_n 10846334_969702573043250_7279282825312257897_n
左邊是一間套件開發商 Seeed所生產的Arduino,別出心裁做成了小女孩狀,十分可愛
Seeed是中國的公司,目前中國創客精神也十分火熱,尤其是深圳  甚至有創客之都的美名
當地創客精神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市場導向,他們不像許多地方的 Fablab都是在做藝術性或是教育性的工作而已
他們更積極的導向市場,進行快速開發並投入市場,十分的驚人
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棒的想法,畢竟只有真正投入市場後整個創客的精神才能擴及到生活的周遭
就像3D列印現在十分火熱,號稱什麼都能製造,但是距離商品化步入一般人生活還是有段距離
而右邊是3D列印的指環,搭配網站自己tune造型花樣然後在交由製造商客製化生產

10805566_969702546376586_1754863703371598741_n  10850126_969702553043252_6421779968567667192_n
他們的桌上小立牌,超好看的~ 我自己也copy一個
10409540_969702566376584_3332343504189257152_n 1507137_969702579709916_2712077685415190399_n
左邊是可以彎的木頭! 切割的有點網狀賦予木頭一定的彎曲性,右邊則是LED燈飾,超美的~

 
Leave a comment

Posted by on December 21, 2014 in 數位製造

 

[雜記]新macbook air & AE

最近買了新筆電  Macbook air 1.5Ghz 128 GB SSD 8G DDRM
搭配學生專案是3萬4多(加買VGA線)=o=” 實在有點貴
其他轉接頭也貴得嚇人就沒有多買了

之所以想買Mac主要是希望拿來做設計與方便簡報的用途
所以剛拿到就立馬灌了PS、 AI、 AE、 Pr
本來有點擔心CPU和GPU不夠給力
用到現在覺得都還蠻順的(雖然說也沒有跑什麼大檔案 呵呵)
整體使用感覺還不賴
只是切換語言習慣用Shift和選字就有點不適應Mac的換法

開箱照片放在mini裡,只是很雖的是副廠充電線換了
目前掛機中~

附上今天練習的影片,速度沒調好有點快,有些小細節沒修乾淨
不過就先這樣吧ˊ。ˋ

 
Leave a comment

Posted by on December 19, 2014 in murmur人生

 

Fablife-田中浩也

fab_cover_0515out

Fablife,數位製造的未來
以往製造分成傳統工藝製造以及工廠式製造,通常一般人都不懂製造背後的機具與原理

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往昂貴巨大的機具逐漸變成桌上型個人可攜帶的機具,同時開發環境也越來越平易近人
只要有電腦用些開源的軟體就可以設計出獨一無二的商品

其中數位製造象徵著”0,1的電腦位元世界”連接生活中”摸得著看得見的原子世界”
舉很夯3D列印為例,主要有3D掃瞄機與3D列印機,可以將現實世界的物品轉換為電腦3D圖也可以從3D圖列印出現實生活用品

Fab 取自於fabrication(製造) fabulous(開心的)這兩字,像是個工廠結合咖啡廳的概念
人性本生就有著創作創造的本能與天賦,但是以往專業分工抹煞人類天生的多元性
而數位製造時代的來臨讓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奔放的展現自我的創意

但是雖然機具變小變便宜了,一台好一些的家庭號3D列印機還是要5、6萬(OS:交大圖書館的是1.5W的等級,所以品質呵呵)
而且一個人作很孤單,所以就有了Fablab這樣的組織產生,建立一個開放的機具工作室與交流的場所
激盪跨領域的火花,崇尚DIWO(Do it with others),世界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交流會,台灣之前也有辦過幾場

一開始Fablab是由MIT所推動,主要在開發中國家或是落後的貧民區設立
希望讓居民可以動手解決社區問題以及發展教育等理由成立,後來發現效果驚人
可以高度連結社區凝聚力與提供孩童良好的學習環境,世界各地紛紛成立類似的組織

其中有個概念就是適切生產,在適當的時機生產適當的量,這樣的理念十分適合落實在社區經營的Fablab當中,解決當地自我的問題

世界各地的fablab都有著類似的機具,像是3D列印機、CNC、雷射切割等等,但是用途卻大大不同
有的發展建築、有的發展木工、有的則是編織或是研究能源等等
因應不同環境需求就產生不同的發展,這也是fablab兩大特點-在地化與多元性

另外作者有到MIT修一堂課叫做How To Make Almost Anything,課堂中就教授各種製造方法
領域包含了產品設計相關的繪圖、建模,材料相關的塑模、材料混合,資訊電機相關的coding、通訊
雖然每個領域都淺嘗則止但一學期下來就有了快速開發產品的基本能力
讓同學不斷嘗試最後成果發表,作者提到他一個禮拜都要花上四五十個小時動手實驗和其他修課生交換想法

台灣目前有四間Fablab,新竹的據說在今年年底有機會開張(維創工坊所設立,目前在清大育成中心)十分的期待

 
Leave a comment

Posted by on December 12, 2014 in 讀後感想, 數位製造